2007年6月28日星期四

自杀

难以捉摸,但并非势不可挡
原文来自经济学人印刷版2007年6月21日





人们因为很多原因结束自己的生命,尽管只有部分原因被充分了解,但这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拍屁股不管

对于北半球的人们来说,六月份是个充满干劲的日子,但是在印度,六月意味着考试成绩的揭晓,他带来愉悦的同时也带来绝望,Chennai的 Sneha自杀预防中心在六月中旬会二十四小时运作,电话响个不停。自杀率在印度逐年升高,尤其是在年轻人当中,超过三分之一的自杀者不满三十岁

说起来,自杀还真是个神奇的现象,它无视常理。现代社会学之父Emile Durkheim在1897年的著作中提出自杀率是一个社会现状的重要标志,他认为他认为在两种极端的社会体制下,自杀率将会很高,一种是极为专制的社会,另一种是极为松散的社会。在那之后,他的继承者写了成千上万的书来阐述人们为啥自杀:让人失去生存愿望的消极因素和另外一些让你觉得自杀很酷很时髦的 “积极”因素


在印度,相对于绝望的农民而言,绝望的学生没怎么被研究,农民的的自杀的逐年上升,2003年就有17000名农民殒于自己之手,原因归结为负债,干旱,和随处可取的可用来自杀的农药


印度的内部混乱不比其他地方少,因此而结束一切的人们往往都有着复杂的原因:社会混乱,家庭关系紧张,长期压抑等。没有哪部分人是可以避免的,该国自杀人数爆炸式增长,在Bangalore自杀的最多的是技术工人,其次是家庭主妇。一些报道称印度农民的自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才开始大量出现,原因是在那之前几年由一个有自由贸易倾向的政府推广的农业和贸易改革。事实上,这样的自杀在之前或许也同样发生只是未被记录罢了,政府数据只告诉了我们发生了什么,但是我们同样可以从中看到某些社会的真实情况,比如政府对于自杀人数在某种程度上的隐藏

值得一提的新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学习,计划,甚至鼓励自杀,这毫无疑问地促使了自杀的发生,最早追溯到1997年,互联网上开始宣传炭炉烧烤拿来搞一氧化碳自杀的有效性,2000年,日本发生了人类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一次利用网络集体自杀,在那之后,数百人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无论是在西班牙还是澳大利亚


没有哪个国家比日本的网络自杀严重,毕竟那玩意是在日本起源的。在日本,自杀率一直都处在从未共产主义的发达国家的的前列。日本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国家,据说如果个人没法适应它,那么他的生命也会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所以它有着优良的自杀传统,比如武士的剖腹自杀,被认为值得尊敬,甚至被认为是是崇高的,比如被丑闻缠身的公众人物也经常自杀,对于一些普通老百姓,网络至少为死亡者提供了成为一个团体的方法,这样子会引起重视,他们一起在定好的日子里,把车停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面朝富士山,点燃炭炉...

韩国也见证了自杀的新浪潮,向日本一样,年轻人压力巨大,网上自杀的多为年轻人,不同于日本的是韩国没有自杀的传统,二十年前它的自杀率还是相对很低的(在八十年代每十万人中少于10人),但是,现在它已经是世界上最高的几个之一了。日本的网上自杀只占总自杀人数的相当小的比例,但一些研究表明韩国网络自杀可能占到了自杀总的三分之一。两国的相同点是自杀的大部分还是中年人和老年人

尽管难以捉摸,可以肯定的是自杀率和某些社会经济指标有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一个总部在巴黎的专为发达国家的智囊团认为一些同样的因素可以解释国与国之间人们对于生活满意度的不同,进而解释自杀率的不同。所以50个国家自杀率不同的的80%归结为,离婚率,失业率,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政府执政能力等等的区别

这些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前共产主义国家自杀率比较高(十万人中超过13个),而拉美国家的自杀率相对较低(少于6.5个),但在一些富裕国家,自杀率的不同也很突出,匈牙利,日本,比利时,芬兰的自杀率就比较高,而地中海国家则较低(少于五个),爱尔兰和他的邻国英国比起来,自杀率要高很多

一些自杀率的不同是可以被合理解释的,中国属于女人比男人更喜欢自杀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全世界自杀的女性中超过一半是中国人,在小于45岁的中国人当中,女性自杀率是男性的两倍,凭什么中国就与众不同呢?一部分原因在于农村中女性比例很高,从而可以被易于获得用于自杀的农药和除草剂来部分解释,还有一个原因是没有有效地应对措施。毒药的易获取同样可以解释其他地方的相似现象,比如斯里兰卡人吃一种随处可见的黄色夹竹桃的果实来自杀,在1980年之前还几乎没听说有人拿这个来刻意自杀,但就在那一年女个女孩吃那个自杀了,她们不经意的引发了一个新浪潮,人们喜欢模仿名人的方式,自杀也不例外,无论是澳大利亚著名歌星Michael Hutchence97年的自杀还台湾演员M.J. Nee2005年的上吊自杀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让自杀变得不再那么容易,这些措施或许没法阻止(该不该阻止仍存在争论)下定决心要自杀的,但至少可以挽救一些暂时困惑的生命,或许他们只是缺少同情和关爱或许只是暂时的沮丧。在诸如英国的地方,安眠药之类可以用来自杀的药物禁止大量出售使自杀率显著下降,韩国已经尝试关闭“死亡网站”,自杀聊天室,相关的网上论坛和blog,日本也尝试过管制互联网,一位台湾教授警告媒体对于名人自杀的过分关注,韩国也开始在地铁里设置障碍,以防止卧轨自杀

政府作为完全可以有理由改变点什么,尽管有时候是帮倒忙,比如印度政府会给一些因为自杀没了养家糊口的劳动力的家庭补助,可是这个似乎反倒鼓励了别人去自杀

现实些考虑,把旧金山的金门大桥护栏搞高些是有道理的,从1937年修好以来,1,250从上面跳下去了,五月份的测试显示大桥的栏杆很脆弱。同样,其他很多的确需要自杀救护机构,对试图自杀者进行友好的劝阻,就像一些电影里的谈判高手一样

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二十年来自杀率持续下降,在贫穷国家,情况就要复杂些,比如非洲,没有可信的统计数据,在其他地方,特别是社会处于变革中时,自杀率也在增长,世界范围内,在过去的45年里,自杀率增长了60%。

全球每年100万人自杀,其中可以避免的也同样难以计数

2007年6月26日星期二

短信的民主动员

英文原文:Mobilised by mobile,出自economist.com




信息技术又一次在中国掀起了政治风波。在热带的海港城市厦门,直到现在市民们仍然在兴奋地谈论上个月的匿名手机短信是如何促使他们加入了近年来最大的中产阶级抗议活动。而北京的政治家们现在正在手忙脚乱地平息互联网上因为“砖奴”事件而沸沸扬扬的请愿活动。

中国的政府官员依然有理由对互联网和移动电话对人们的凝聚力感到担心。两年前这样的力量帮助激进团体在中国的多个城市组织了抗议日本(参拜靖国神社——译者注)的示威活动。而政府——至少在一开始——同情并默许了这样的活动。与之不同的是,在厦门的抗议活动是针对政府的官僚主义,而在黑砖窑奴役丑闻中,政府被指 责对诱拐来的童工被迫从事危险活动视而不见。让这样的惨剧发生的政治缺陷,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那条五月底在厦门流传的手机短信, 号召市民们6月1号这天在政府门前举行集会,以抗议政府决定在郊区修建一个大型化工厂。它将这个计划耗资14亿美元的PX项目,比喻为在厦门上空投下了一 枚原子弹。它提醒收到短信的人,这样的工厂会导致厦门人民今后在白血病、畸形儿中度过——这也是将抗议活动定在儿童节这一天的原因。

这样的回应是不平凡的。厦门有蓬勃发展的经济,却没有发表市民政治主张的历史。然而这次,成千上万的人举行集会和游行,尽管那天是工作日,尽管那天是和往常一样的闷热。参与者大多来自快速膨胀的中产阶级,共产党通常认为他们是国家可依赖的保障。尽管在中国的许多城市中产阶级有过小规模的涉及财产权的抗议,但是他们很少如此直接地针对地方的政府。

更引人注目的是,这次抗议活动是在政府明确反对的情况下进行的。公务员被警告说如果他 们参加这次活动可能会导致惩罚。政府机关甚至要求他们的雇员在六月2号和3号的周末照常上班,以防止他们也走上街头。5月30日,政府做出了一个大的让 步,宣布在更进一步的环境影响评估出来之前,暂时推迟这个项目。但是两天之后这个抗议活动还是发生了。下午一点的时候有人高喊口号,要求厦门市市委书记何立峰辞职,但是总体上示威活动还是和平进行的。数千人在第二天又一次参加了示威活动。

这条短信似乎触及了社会的神经,3月的时候有专家学 者向人大提交提案,建议将这个台资背景的PX加工厂搬到距离居住区更远的郊区,那个时候公众对市领导班子的信心就已经被破坏殆尽。当地居民表示,以前厦门 政府没有给与任何暗示表明PX可能的毒性。关于这个项目的质疑和批判在当地的网络论坛和博客上开始兴起,许多人抱怨道,厦门本来曾经是一个怡人的海滨城市,近些年来饱受大气污染和海水污染之苦,而这个项目将会把它彻底毁灭。

在厦门的抗议活动已经让北京的官员们忧心忡忡,城市环境的恶化已经是一个全国性的问 题,如果容忍中产阶层人士的抗议,可能会有社会动荡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不祥的是——从中共的角度看来——六月五日,在北京有几百上千人参与了在国家环 保总局门前举行的抗议活动,他们抗议在北京西北郊建立垃圾焚烧厂的计划,认为这会导致有毒物质的蔓延。两天以后国家环保总局要求对垃圾焚烧厂的环境影响做 进一步评估——就像厦门事件中的一样。

中国的领导人已经变得同样迅速地回应网上洪流般的意见——和一些地方新闻社的关于山西黑砖窑奴工事件的批判。通过天涯网——中国一个很受欢迎的网上论坛——一封被诱拐童工的父亲的请愿书在网络上迅速的传播。官方的报纸迅速获得了这一消息并报道了那里惨无人道 的情况,以及当地警察对此事的漠不关心。八天之内,就有报道称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已经介入了此事,上百名奴工被释放,而那些砖窑主已经被拘禁。

在厦门,做出了它们最后的让步以后,政府官员开始追查此次示威事件的幕后组织者(一些当地居民认为,可能是房地产商担心这个项目会影响房地产价格,因而暗中鼓动和组织人们参与)。居民区中贴上了布告,要求示威者到警察局自首。但是这样的策略带来的效果远远不如1989年天安门事件以后的情况。

对 于所有的亲绿言论,中国的领导人都感到深恶痛疾。而他们依然对环境组织保持警惕,担心如果他们有了足够的言论自由,会鼓动中产阶层反对政府的政策方针。《中国发展简报》的Nick·杨在一篇通讯中认为,这些担忧在前几年的几个前苏联国家发生民主革命之后更加严重了。杨认为,尽管已经过了几年,政府依然对此持谨 慎态度。在厦门只有一个正式得到批准注册的非官方环保组织——而这个组织在PX事件中战战兢兢地置身事外。不管在厦门还是在中国的其他地方,都是中国的网 络力量在领导着这一切。

youtube政治,电子竞选如何改变2008年大选

2007年 6月25日 发自纽约 仓促选译,见谅

原文
经济学人网络版

它被称作Youtube选举,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会因为参选者在互联网上的种种活动,还有那滑稽头透顶的电视镜头而被人们记住。所以呢,我们的Pundits接下将要谈论下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启,准确说来,一个网上竞选运动的成熟

最新的花絮是一个为希拉里克林顿竞选而制作的视频。在她的网站上公开後迅速在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流传开来,引无数人观看,且看此视频的创意:

希 拉里和极有可能成为第一先生的克林顿团坐桌前,谈论着哪首歌用作竞选的主题音乐,正当他们要作出选择时,屏幕黑了,完全是热门电视剧The Sopranos最后一集的翻版,告诉观者得去她的竞选网站上找答案,结果是“you and I”,来自席琳迪翁,嗯,大概是因为其支持者怂恿她选这首的

之前的兴奋点来自于希拉里竞争对手Barack Obama的竞选广告,它居然不是由Barack Obama的竞选团队来搞定的,但是却在网上流传甚广,为什么捏?同样是一个翻版,被盗版的是20多年前苹果公司的竞选广告,广告里苹果把IBM称作老大 哥,此时的老大哥自然成了希拉里

不确定的是,这些视频将会如何影响选民,但是可以肯定的是,youtube和诸如此类的 网站正在逐步而彻底地改变大选,一个公众场合的失误,哪怕是在一个无关痛痒的地方也将让你付出惨重的代价,共和党人George Allen去年竞选参议员的时候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他用一种含侮辱成分的词语称呼了一名对手手下的工作人员,所以呢,本在民调中处于下风的Jim Webb以微弱优势赢得选举,然后呢共和党人就以51-49的微弱优势控制了参议院,正是因为Jim Webb手下的工作人员将含有George Allen“口误”的视频传到youtube上

.互联网视频并不是新时期竞选的唯一方式,2004年大选见证了毫不含糊的网上筹款,当时,民主党人Howard Dean显然极为在行,今年,各位竞选者也将之放在竞选战略的重要位置,Mr Obama在网上筹款相对于希拉里的成功,被支持者用来鼓吹选Obama没错

2004年来,竞选已非夕日,那一年blogger开始实时报道总统大选辩论,2008年,选举者通过youtube提交自己的问题,知名blog的加入也让大选越来越有看头

很 难评估所有这一切的影响,一种评判youtube是否有所影响的标准是电视中也开始关注这些,那些频繁上网的人同时对网络也不是那么信任,Mr Dean曾经通过网络使自己在民调和筹款中领先,但是实际选举中就没那么幸运,互联网也加速了他的遭殃,他的演讲之后的怪叫被人们恶搞

今 年,Mr Obama似乎更为热门,例如他在myspace上比希拉里好友多,(就比如有个傻逼在校内上加了无数好友一样,个人观点),但是mpspace用户不代 表选票,使用先进技术的年轻人并不见得比他们长辈重要,同样是Mr Dean的例子......名望,钱,落伍的社会团体仍然是其他东西没法替代的...Mr Dean竞选中名落第三,仍未东山再起